東北林業大學是一所以林科爲優勢、林業工程爲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地處我國最大國有林區的中心——哈爾濱市,校園占地136公頃,並擁有帽兒山實驗林場(帽兒山森林公園)和涼水實驗林場(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總面積達3.3萬公頃。
曆史沿革。学校建设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设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治理。1985年8月更名为PP电子大学。2000年2月,由原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治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签署相助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相助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師生概況。学校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691人、研究生10957人。现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国家有突出孝敬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孝敬中青年专家6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创新团队5个、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9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国家级教學名師5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事情者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學名師4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下层理论宣讲先进小我私家1人,省劳动模范3人,省级教學名師27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4人,“龙江好人”2人。
學科專業。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20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73个本科专业、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类此外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事情站。拥有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风物园林学、农林经济治理4个海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點學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點學科、8个国家林草局重點學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點學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學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革新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教學科研平台。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學基地。有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PP电子大学)、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视察研究站;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质料科学与技术、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可连续经营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6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黑龙江省國際相助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猫科动物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其中1个升级为“2.0”计划),有林学、森林工程、野生动物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野生动物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视察研究站,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有3个省哲学社会科學研究基地,6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智库;有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的恒久科研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监视治理总站检测中心等;有1个研究生境外创新实践基地;1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165个校外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2020年,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和森林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森林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建设了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對外交流相助。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相助,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域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设了校际相助关系。学校每年有近150位外洋及港澳台地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相助研究和会见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境)外攻读学位、进修会见和科研相助;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域的友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外洋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外相助办学机构、办学项目。2024年5月,学校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设立了海南国际学院,通过中外相助办学机构、中外相助办学项目、外洋学习中心、联合研究院和外洋师资培训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重要的国际交流窗口与平台。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虎豹跨境掩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聚会会议。学校鼎力大举增强留學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生源来自五大洲100余个国家。
各類獎勵榮譽。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事情水平評估獲得優秀。學校在2011年、2014年和2017年連續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首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連續16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2021年,學校黨委獲評“黑龍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爲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第七屆和第十屆“母親河獎”、全國高校學生資助事情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優秀等次項目辦”、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狀單位”、黑龍江省“十佳和諧校園”、黑龍江省保密事情先進集體、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黑龍江省征兵事情先進單位、軍警民共建共育先進集體、黑龍江省學生事情先進集體、黑龍江省首批高校心理康健教育示範中心、黑龍江省首批依法治校示範學校,23次被評爲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2020年,乐成承辦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捧得“優勝杯”,獲得2金1銀5銅的成績。“十二五”以來,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结果獎勵73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研獎勵302項(其中一等獎29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600余件。2014年、2018年、2022年,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结果獎二等獎4項。
學校始終堅持艱苦奮鬥、生態報國,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承袭“學參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訓,發揚“團結拼搏、自我激勵、發揮優勢、爭創一流”的精神,以“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爲校風,以“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爲追求,弘揚“以林育人”的特色大學文化,建校七十余年來紮根于中國大地、堅守于祖國北疆、耕作于綠水青山、致力于生態文明,爲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湧現出以國家和省部級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學術界和企業界精英等爲代表的一大批傑出專業人才、治理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了一批批以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鹦哥嶺自然保護區青年團隊、全國首位環保烈士徐秀娟等爲代表的二十余萬名優秀畢業生,爲我國的林業教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質量、綠色、創新、相助”的內涵發展门路,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度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要,不斷強化辦學優勢、彰顯辦學特色,力爭辦學實力位居全國農林高校前列,建成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中國高水平大學,爲建設成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林業大學而努力奮鬥。
(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