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PP电子大学生态讲坛—研究生系列 第20讲

日期:2018-07-06 點擊數:

(一)題目:森林土壤碳氮循環過程的新視角:叢枝與外生菌根樹種的作用

內容摘要:险些所有树木的根系都能与丛枝菌根(AM)真菌或外生菌根(E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从而调治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C)、氮(N)循环等功效历程。深入理解差异菌根类型森林土壤C、N循环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是重要的生态研究命题。该文明晰了AM与EM森林土壤C、N循环的差异;基于森林土壤C、N输入、稳定和输出等3个历程剖析了AM和EM树种对土壤C、N循环的影响机制;比力了差异菌根类型森林土壤C、N循环历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指出了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1)全面比力研究差异菌根类型森林土壤C、N循环及其相关联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效特征,为提高森林生产力、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效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 (2)深入认知差异菌根树种地上干枯物及地下菌根与自由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对土壤C、N循环的影响,以分析差异菌根类型森林土壤C、N循环的潜在机制; (3)革新研究要领,应用新技术手段,充实考虑时空尺度效应,以便能用小尺度的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和预测生态系统C、N循环; (4)增强差异菌根类型森林土壤C、N稳定性差异的研究,以准确评价森林结构和功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報告人簡介:王薪琪,主要研究偏向爲森林土壤碳氮循環。主持博士研究生創新項目1項;參與導師十三五課題項目。

(二)題目:东北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种群生境、生存状况基本视察

內容摘要:了解東北紅豆杉種群生存瀕危機制對保護種群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種群現存的的徑級結構和年齡結構以及群落結構以及生境環境,篩選出種群適宜生存立地條件,分析種群發生動態與環境條件和群落之間的關系,推斷種群建设發生過程,種群瀕危機制,提出合理的保護建議。東北紅豆杉種群在陰坡,土壤潮濕,酸性,土壤肥沃的生境條件,海拔750-900m的範圍內,更適宜東北紅豆杉種群的生長和發育,但是在低海拔處人爲幹擾嚴重,應當加強治理保護。

報告人簡介:劉丹,女,2016級博士研究生,研究偏向:群落生態學與種群生態學。

時?間:2018年7月10日(星期二)14:00-16:00

地?點:科技大廈604

歡迎廣大師生參與交流討論!

??????????????????????????????????????

??????????????????????????????????????????????????????? 林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2018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