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PP电子大学生态讲坛—研究生系列 第19讲

日期:2018-06-27 點擊數:

(一)題目:典型闊葉紅松林生物鄰體與地形對樹木存活影響的變異

內容摘要:樹木死亡以後不僅能夠爲森林生態系統中其他個體提供資源,還能夠爲其他樹木的更新騰出空間,同時創造了林窗條件,進而促進物種共存並維持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典型闊葉紅松林是小興安嶺地區的地帶性頂極植被,研究典型闊葉紅松林樹木死亡與物種共存有助于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典型闊葉紅松林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

報告人簡介:朱宇,男,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偏向: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森林动态模拟。基于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应用种种模型等技术手段,探究典型阔叶红松林树木死亡动态,并进一步揭示该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IF=2.924)、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IF=3.064)Top期刊。

(二)題目:快速升溫導致差异海拔魚鱗雲杉(Picea jezoensisvar.microsperma)的差異性生長

內容摘要:准確評估氣候變化對樹木生長或森林生産力的影響對更好地理解全球碳循環至關重要。本研究利用樹輪氣候學要领,揭示快速(1980年後)升溫對我國東北差异海拔上魚鱗雲杉(Picea jezoensisvar.microsperma)生長差異性的影響。結果讲明,冬季降水量和生長季溫度與高海拔魚鱗雲杉的徑向生長呈顯著正相關,但與低海拔地區的樹木生長呈顯著負相關。快速升溫導致高海拔地區魚鱗雲杉徑向生長顯著增加,而低海拔地區樹木的徑向生長顯著減少。由變暖引起的幹旱條件差異可能是造成東北地區差异海拔高度樹木生長相反的主要原因。在未來氣候變暖的配景下,本研究結果對評估森林動態和碳循環的樹木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人簡介:朱良军,男,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偏向:树轮生态学与树轮气候学。基于树木年代学要领,分析树木径向生长与主要气候因子或极端气候事件的关系,重建已往的气候、极端灾害事件及森林滋扰历史,以期揭示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相响应战略及适应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IF=3.39)、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IF=3.76)、Dendrochronologia(IF=2.26)及Climate of the past(IF=3.54)期刊上。

時?間: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14:00-16:00

地?點:科技大廈604

歡迎廣大師生參與交流討論!

?

??????????????????????????????????????????????????????? 林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2018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