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PP电子大学生态讲坛—研究生系列 第15讲

日期:2018-05-15 點擊數:

(一)題目:溫帶兩種老齡林密度制約物種存活隨差异生活史階段的變化

內容摘要:森林群落中影響物種存活的關鍵因子對多樣性的維持至關重要。研究影響物種存活因子的相對重要性隨差异生活史階段變化,對于研究物種共存理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通過研究兩溫帶老齡林同種和系統發育密度制約物種存活隨差异生活史階段的變化,揭示森林群落中的物種共存機制。

報告人簡介:濮旭才,女,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于森林群落生态学中的物种共存机制的研究。通过广义线性混淆效应模型等要领研究密度制约对物种生长、死亡和存活的影响,检验密度制约假说和生态位分化理论在森林群落物种共存历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IF=3.064)和Ecology and Evolution(IF=2.440)上。获得2017-2018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二)題目:物種菌根類型、植物土壤反饋與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

內容摘要: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一直以來是生態學家研究的焦点問題。近年來通過結合物種進化和功效性狀信息,很好解釋了被廣泛報道的多樣性花样,並且有效檢驗了經典的生態學假說。通過結合物種的菌根類型及其差异的植物土壤反饋機制,研究東北兩個溫帶森林的多樣性維持機制。

報告人簡介:姜峰,男,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偏向为从功效性状及其种内变异的角度解释森林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基于凉水自然掩护区大型牢固样地,比力研究物种、系统发育关系和功效性状对生态位和中性理论解释群落构建机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Oecologia(IF=3.13)、Ecology and Evolution(IF=2.44)等期刊上。获得2017-2018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三)題目:生態系統次生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動態變化過程

內容摘要:群落演替是整個生態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演替理論也是基于對宏觀植物群落的研究獲得的。然而,生態系統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動態變化趨勢還不清楚。通過研究次生演替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動態變化,首次將宏觀生態學演替理論系統地應用到微觀的土壤微生物生態學研究中。

報告人簡介:周正虎,男,201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于全球变化生态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交织研究。通过实验、整合分析和模型手段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氮沉降、降雨花样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善于利用宏观生态学理论解释庞大土壤微生物历程。研究结果发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IF=6.045)、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4.875)等Top期刊上。并担任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审稿人。

時?間:2018年5月18日(星期五)9:00-11:30

地?點:科技大廈604

歡迎廣大師生參與交流討論!

?

?????????????????????????????????????

?????????????????????????????????????????????????????? 林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 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