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至31日,台灣大學王秀槐教授應邀做客我校“名師事情坊”,在成棟樓210研討教室舉辦了主題爲“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有效教學結構+課堂討論設計”的教學事情坊。本次事情坊爲期兩天,主要內容由“有效教學結構:BOPPPS教學設計法原理與實例”、“如何讓討論欲罷不能:課堂討論互動設計”、“有效教學結構:分組實作演練”、“學生學習風格”和“教學與科研的整合”五大部门組成。來自我校各院系的近60位一線教師參加了本次事情坊。
5月30日上午,王秀槐教授重點介紹了有效教學結構——BOPPPS教學設計法。BOPPPS是對導言(Bridge)、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ion)、後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六個課堂教學環節的归纳综合。王教授通過視頻和實例生動地向參會的列位教師講解了導言的要领、學習目標的作用和撰寫要领、前測、後側和總結的各自的作用和類型以及參與式學習的常用要领與战略。下午,王教授帶領參會教師用討論的方式學習有效課堂討論的要领。通過二人配對、四人思考分工、八人任務分組、輪桌討論等差异形式的討論,與會教師深切體會到了課堂討論的價值、目的、挑戰息争決之道。
5月31日上午,與會教師凭据所在專業被分成了六組,在差异教室同時進行BOPPPS微格教學演練。教師拿出凭据BOPPPS模式制作好的教學設計展現給同組的教師,同組教師也認真地根據“BOPPPS微型教案演示回饋單”對教學演示的教師進行評價,王秀槐教授也隨機到差异的小組聽取演示並提出自己的評價意見。下午,在各組代表上台展示了優秀設計结果後,王教授又做了學生學習風格教學事情坊,通過實操和講解,就發想者、務實者、理論者、行動者四種類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战略進行詳盡的闡述。最後,王教授結合自己教學科研方面的實例講解了教學和科研的整合要领,鼓勵教師多做教學研究,做好教學研究。
整整兩天的教學事情坊在熱烈的研討和教學實戰演練中結束了。與會教師紛紛体现此次事情坊內容充實、設計新穎、可操作性強、收獲许多,並建设了“BOPPPS有效教學法學習”微信群以便教師進一步學習和交流。許多教師体现今後一定會將BOPPPS有效教學模式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