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迎接建校70周年華誕,學校組織“攀·學術岑岭”系列學術活動,旨在總結學術成就,活躍學術氛圍,彰顯學者風采,激發創新熱情,奏響學術強校最強音。
報告題目:海洋岩土大變形數值分析與模型試驗
報告時間:2022年4月28日下午14:00
報告地點:騰訊會議199 636 637
報告人:于龍教授

報告人簡介:于龍,男,博士/教授/博導,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副部長。2008年在大連理工大學取得水工結構工程博士學位,2008.4-2010.4在西澳大利亞大學海洋基礎系統中心從事兩年博士後研究,現在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水利工程學院工程抗震研究所任職教授。國際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學會TC209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海洋工程與地質災害防控分會會員。研究偏向包罗海洋基礎承載力、海底邊坡穩定、土工大變形數值分析要领、土與結構相互作用、土工構築物抗震、風電基礎穩定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1項、遼甯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遼甯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遼甯省教學结果一等獎1項。
報告內容:我國海洋蘊藏大量油氣資源和風能、海浪能等新能源,海洋空間的有效利用和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是世界各主要強國的戰略發展偏向。對多數大型海洋和海底結構物,海床地基和基礎都是海洋空間結構物的“根”,海床地基和基礎的穩定性對海洋結構物的穩定和宁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海底軟土力學特性表現爲強度低、滲透性差,具有明顯的高壓縮性、流變性、觸變性及軟化特性;水下環境施工未便,對海洋基礎的自安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應出現了多種新型基礎型式,也引出一系列新的岩土工程問題亟待解決。本報告包罗以下幾方面:(1)適應差异水深的海洋平台及其對基礎提出的新要求;(2)土與結構大變形數值分析要领和離心模型試驗技術;(3)差异類型海洋基礎的承載力和安裝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