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建校70 周年华诞,学校组织“攀·学术岑岭”系列学术运动,旨在总结学术成就,活跃学术气氛,彰显学者风范,引发创新热情,奏响学术强校最强音。
報告題目:梅花鑒賞與梅花株型性狀研究進展
報告人:郑唐春 副教授
主持人:曲冠证 教授
主辦單位: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
報告時間:2022年4月20日(星期三) 9:00
參與方式:騰訊會議會議號:348256409
報告人簡介:

郑唐春,1987年生,山东临沂人。2016年结业于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获农学博士学位;2016年7月入职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讲师、副教授至今,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分子育种分会副秘书长、河北农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担任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BMC Plant Biology, Scientia Horticulturae, Genetics等期刊审稿人。
主要從事梅花、紫薇等木本觀賞植物資源與育種、花卉栽培技術、花卉重要性狀形身分子機理解析等研究。圍繞梅花、紫薇等開展全基因組定向選擇育種,在株型、花型、瓣型等重要觀賞性狀及抗寒性狀的分子調控機制解析方面取得進展。近五年,主持“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部級課題8項;獲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申請9項,其中PCT專利2項;制定行業標准1項;編著《梅花基因組學研究》《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等著作3部;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New Phytologist、Horticulture Research、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報告內容簡介:
梅花(Prunus mume ),蔷薇科李属植物,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居中国十台甫花之首,有“花魁”之誉。“中国梅花之父”陈俊愉院士建设了梅花二元分类法,经多次修订,归纳形成11大品种群。梅花鉴赏品种目前挂号有450余个,以直枝型为主,垂枝梅类和龙游梅类品种少少,其中,龙游梅品种群仅有‘玉蝶龙游’一个品种。因此,株型是当前梅花育种的一个重要偏向。近期,梅花团队完成了首个高质量梅花栽培品种(龙游梅)基因组的de novo组装并结合转录组数据挖掘出控制曲枝性状形成的要害基因,新版基因组的完成不停增补和完善梅花功效基因组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应用上为梅花株型、花色、花型、花香等重要鉴赏性状解析、优异种质基因资源的挖掘、目标性状定向遗传改良搭建起重要平台。进一步利用前期构建的垂枝作图群体,挖掘出与垂枝性状紧密连锁的焦点SNP标志及要害候选基因,提出了与生长素合成与木质素合成通路相关的梅花垂枝性状调控模型,为揭示梅花垂枝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歡迎列位老師、同學參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