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三十三期線上龍江林學論壇

日期:2021-10-19 點擊數:

報告題目:基于鵝掌楸基因組信息的被子植物的系統進化及鵝掌楸屬植物分化研究

人:陳金慧教授

人:姜立泉教授

主辦單位: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

報告时间: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 9:00

參與方式:腾讯聚会会议聚会会议号:644 228 120


報告人简介:

陳金慧,博士,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杉木和雜交鵝掌楸等重要用材樹種的遺傳改良、快速繁育及良種培育等研究,運用基因組學、分子遺傳學等技術開展林木體細胞胚胎發生機理、林木重要功效基因挖掘、林木遺傳轉化體系構建等研究,在林木良種細胞工程種苗高效繁育和産業化多項關鍵技術、規模化生産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基金、“948”“973”“863”等項目和課題的研究。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江蘇省科技技術一等獎1項,先後入選國家級和教育部、科技部、江蘇省等多項人才計劃。近年來在Nature Plants, Horticulture Research, Tree Physiology等期刊發表SCI文章六十多篇。

報告内容简介:

木蘭類植物是主要被子植物,是焦点被子植物中較早演化出來的一支。首次基于全基因組研究,從分子水平揭示了以鵝掌楸爲代表的木蘭類植物形成于單、雙子葉植物分化之前。這一研究結果爲解決長期困擾學界關于木蘭類植物、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之間的演化關系的爭議提供了新的證據。同時系統分析了鵝掌楸屬物種的群體遺傳結構,發現中國鵝掌楸西部種源的遺傳多樣性最高、其次爲中國鵝掌楸東部種源、而北美鵝掌楸遺傳多樣性最低、鵝掌楸屬樹種在整個第四紀冰川時期均有差异水平的群體衰減:現存的北美鵝掌楸由于受大範圍第四紀北美超級冰川長期覆蓋,群體持續衰減出現時間較早、持續時間較長;而中國密集的東西走向的崇山峻嶺,爲第四紀的鵝掌楸提供了衆多的避難所,可能是導致鵝掌楸的遺傳多樣性遠遠高于北美鵝掌楸的原因。研究結果爲鵝掌楸屬的遺傳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奠基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爲鵝掌楸種間雜交和分子育種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對于開展功效基因鑒定、重要性狀的分子調控網絡和基于基因組的選擇育種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歡迎列位老師、同學參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