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隱喻認知神經機制研究
時間:2020年4月15日下午14:14:00-16:00
方式:腾讯聚会会议直播(聚会会议ID:461 402 172)
講座提要:
傳統上,隱喻一直被作爲一種修辭手段加以研究。而20世紀後期開始,隨著認知神經科學和體驗哲學的發展,隱喻的心理表征和神經機制研究获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已成爲心理語言學和認知神經語言學重要的研究課題。從心理語言學角度,學界關注隱喻的認知加工過程。目前有兩種假說:一種是主要以吉布斯的“直接加工論”爲代表。第二種是受格賴斯和塞爾的“標准語用模型”理論影響的“兩步加工”理論。從神經語言學角度,學界關注大腦在加工隱喻時有無特異性以及左右腦的偏側化問題。學者們將認知心理學、神經影像學和電生理研究要领引入語言學研究領域,重點圍繞大腦左右兩半球在隱喻認知加工中的作用進行研究。
本研究主要關注四個問題:一是漢語隱喻加工的特異性和半球偏側化問題;二是雙語者隱喻加工的特異性和半球偏側化問題;三是隱喻加工的具身性問題;四是雙語者隱喻能力與創新能力相關性問題。研究主要接纳跨學科的要领研究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問題。
主講人簡介:
陈宏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201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级语言认知研究所会见学者,2013年德国波茨坦大学讲座教授。担任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料库研究与应用联盟副理事长、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辽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翻译学会副会长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辽宁省学科评估专家等。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隐喻认知加工、英语教学、跨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Brain and Language等SSCI、CSSCI、E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书专著《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1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Lingua、《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等期刊审稿人。
歡迎廣大師生莅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