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通知通告 > 正文

秋冬季常見傳染病防控

日期:2021-09-17 點擊數:

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取得良好成效,各地高校學生陸續返校。爲了保障師生的康健宁静、創建美好和諧的平安校園,我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情制定了嚴密措施。但是,隨著秋季的來臨,除受新冠肺炎熏染的威脅,大學生的集體生活容易熏染、傳播秋冬季傳染病。目前,學校常見傳染病有水痘、風疹、腮腺炎、諾如病毒性腸炎等。同學們在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外,要對秋冬季傳染病高度重視。

一、秋冬常見傳染病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60~140nm。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熏染的患者和無症狀熏染者,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人群普遍易熏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幹咳、乏力爲主要表現。部门患者以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等爲首發症狀,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症狀。少數患者在熏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可無明顯臨床症狀。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多見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圍産期女性、肥胖人群。

2、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帶狀疱疹病毒引起。

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度發熱,全身皮膚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並迅速發展爲清亮的卵圓形的小水疱。24小時後疱液渾濁,易破潰,水疱中心幹縮結痂。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爲腮腺炎患者。傳播途徑爲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後,通過飛沫傳播,潛伏期是2—3周。

主要症狀: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患者先一側耳下腮腺腫大伴疼痛,咀嚼時症狀加重;2-3天後,另一側腮腺並發腫痛,腫塊以耳垂爲中心,邊界不清,皮溫增高,手壓時有彈性感和壓痛,4-5天逐漸消退。

4、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爲風疹患者或隱性熏染者,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潛伏期2—3周。

主要症狀:發熱、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皮疹先出現在面頸部,迅速擴散到軀幹和四肢,伴有頸部及耳後淺表淋巴結腫大。

5、流行性伤风

流行性伤风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臨床特點爲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如發熱、頭痛、打噴嚏、咳嗽、全身酸痛、軟弱無力等症狀。而呼吸道症狀較輕,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傳染性強,但病程短,常呈自限性。

6、諾如病毒性腸炎

諾如病毒性腸炎是由諾如病毒熏染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傳播途徑爲糞口傳播,潛伏期多在24—48小時。

臨床特點是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等。主要症狀爲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無粘液膿血,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

二、秋冬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制止前往空氣不流通、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商場、超市、網吧);制止接觸傳染期患者。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事情、生活場所的清潔與衛生;個人衛生用品切勿與他人混用,毛巾、牙刷、餐具等物品要定期消毒或更換;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及被褥;飯前便後,以及外出歸來,要嚴格凭据標准法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時,要使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扔;不要隨地吐痰。

3、合理膳食,宜清淡、高維生素飲食;要多食用富含優質卵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新鮮蔬菜、水果等;蔬果要盡量消毒、去皮;注意飲食衛生,不食用隔夜的食物、飲料;要戒煙限酒;要多飲開水,不喝生水;要到消毒規範治理的食堂用餐,使用嚴格消毒過的餐具。

4、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強身體反抗力,每天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

5、注重保持宿舍的衛生清潔,不留衛生死角;保持室內富足日照和良好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做到每日通風兩次以上,時間不得少于1個小時。

6、不要諱疾忌醫。身體有任何不適(特別是發熱、咳嗽、咽痛呼吸道症狀;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時,要立即就醫,盡早明確診斷,及時治療;一旦發生傳染病,要立即隔離治療,及時進行環境消毒,控制疾病的傳播。

7、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预防包罗疫苗接种和一般预防措施。 一般预防措施包罗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社交距离、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