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通知通告 > 正文

關于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申報事情的通知

日期:2020-06-16 點擊數:

各單位:

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教育部決定在全國普通高校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事情。凭据《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事情的通知》要求,現在全校範圍內開展申報事情。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與建設原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实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樹人为基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彰顯美育、體育特點和校園特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體育人。面向全體學生普及與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樹立康健向上的審美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罗致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

(二)坚持特色生长,增强内涵建设。立足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发挥高校自身资源优势,传承国家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工艺和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特色传承项目品牌。以提高质量为焦点,在人才培养、科學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对外相助交流等方面有机互动和相互支撑,提高传承基地建设水平。

(三)堅持革新創新,推動協調發展。堅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揚棄繼承,在傳承普及的內容、載體、形式、手段上作切合時代特征的創新與發展,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四)堅持協作聯動,促進開放共享。充实發揮基地的平台和紐帶作用,創新建設方式和治理模式,探索政府、學校、社會共建共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長效機制,充实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更多的傳承載體、傳播渠道和傳習人群。

二、建設目標與建設任務

2020年計劃遴選産生20個左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傳承項目主要包罗: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美術、民族民間舞蹈、戲劇、戲曲、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和民族傳統體育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内容包罗课程建设、社团建设、事情坊建设、科學研究、辐射发动、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

(一)課程建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納入高校公共藝術和公共體育課程體系,通過客座教授或購買服務等形式,組織各地民族民間藝術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民間藝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人面向非藝術類/體育類專業學生開設選修課並實行學分化治理,每個傳承基地應該有若幹門面向全校學生的選修課程,每門課程設置36個學時,2個學分。

(二)社团建设。面向全校学生,在二级院系的平台上建设规模和形式灵活多样的传承项目传习所(学生兴趣小组),在此基础上建设2—3个校级的传承项目学生艺术/体育社团,包罗传承项目大学生艺术/体育社团、传承志愿者联盟、艺术/体育喜好者俱乐部等,开展内容富厚、形式多样的实践运动,增强对传承项目的推介和流传,推进校園文化创新建设。

(三)事情坊建設。整合學校和社會資源,配備優質師資以及富足的器材、設施設備和場地,建設1個以傳承項目爲主打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事情坊,組織開展有關傳承項目的系列主題活動和現場實踐體驗活動。

(四)科學研究。依托学校现有相应研究机构或建设专门研究中心,增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与内涵,探索新时代配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

(五)輻射帶動。利用基地建設豐富的師資與課程資源,輻射帶動當地3所左右的中小學校和1個社區,開展基于傳承項目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活動,不斷擴大覆蓋面和受益面。

(六)展示交流。每年結合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活動,充实展現傳承項目的建設结果。加強高校校際間、高校與中小學、高校與社會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經驗與结果交流,創新交流方式,豐富交流內容,共享建設结果。

三、申報條件和申報方式

(一)申報條件

根據文件要求,相關傳承項目應具備建設事情基礎,並以“東北林業大學”名義申報。申報的基本條件如下: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度重視美育、體育事情,領導班子對基地建設事情認識到位、規劃清晰、保障有力。

2.有校级领导分管,有相关机构牵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实践运动开展、科學研究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形成了代表性的结果,在全国有一定职位和影响力。

3.有相關學科和領域的牽頭人和知名學者,能夠建设穩定的、結構合理的傳承項目專兼職教師隊伍。

4.具有富足的開展傳承項目教學和實踐活動的器材設備、場地設施條件,能夠提供傳承項目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經費和條件保障。

(二)申報方式

請填寫申報書(見附件)一式兩份報送至綜合辦公樓733室,將電子版發至指定郵箱:NEFUXCB_CC@163。申報截止日期爲6月22日。

聯系人:王曉勇

電話:82192181




                                                                                                                                                   党委宣传部

                                                                                                                                                 2020年6月16日